发布时间:2023-12-14 14:22:07 | 寻车网
蓄电池在规定条件(包括放电强度、放电电流及放电终止电压)下放出的电量多少或放电时间长短称为蓄电池容量,单位A·h或A·min。
例如,12V/100AH的电池是指该电池能够以5A(0.05C)的电流恒定放电至终止电压10.5V,可连续放电20小时。
另外要注意,电池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不是线性关系,如100AH电池以100A的电流放电支持不了1个小时,只有数十分钟;而以1A的电流放电,则会超出100小时。
蓄电池容量的影响因素
1、放电电流对容量的影响
放电电流越大,端电压下降越快,放电时间越短,故蓄电池容量越小。
2、
电解液
温度对容量的影响
电解液温度降低,蓄电池容量减小。
3、构造因素对容量的影响
极板厚度越薄,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就越高,相同蓄电池尺寸下极板片数多,容量就越大。极板面积越大,同时参与反应的物质就越多,容量就越大。同性极板中心距越小,蓄电池内阻越小,容量越大。
4、电解液纯度对容量的影响
电解液中的一些有害杂质会腐蚀栅架,沉附于极板上的杂质形成局部电池出现自放电,导致输出电量减小。如:电解液中若含有1%的铁,则蓄电池在一昼夜内就会放完电。
蓄电池150ah容量是150安时,也就是150电。表示该蓄电池所携带的电量可以以150安培电流放电1小时,或用15安培放电10小时。
电池容量的单位是“mAh”,中文名称是毫安时(在衡量大容量电池如铅蓄电池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Ah”来表示,中文名是安时,1Ah=1000mAh)。
若电池的额定容量是1300mAh,即130mA的电流给电池放电,那么该电池可以持续工作10小时(1300mAh/130mA=10h);如果放电电流为1300mA,那供电时间就只有1小时左右(实际工作时间因电池的实际容量的个别差异而有一些差别)。
扩展资料
通常我们讲电池容量是以安时为单位,这是基于已经确定的某一个电池。
比如说这块手机电池容量是多少;这块电瓶车电池容量是多少,都是分别针对不同电池来说的。针对电池电压已经确定,而没有考虑实际电压,只需要说安时就能代表这块电池容量。
然而对于不同电压的电池,就不能单纯的用安时来代表容量,比如一块12V 20AH的电池,一块15V20AH的电池,哪怕都是20AH,供给相同功率负载,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但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标准容量应该以功为单位。
再举个例子,一个设备能支持12V 、也能支持24V,用一块12V(20AH)电池供电,能提供一个小时,那么用两块串联会变成24V(20AH)其中安时没有增加,但持续时间会长一倍,所以容量此时应考虑为电池所容纳的功,而不能单纯考虑为安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电池容量
蓄电池参数主要有:电池的容量、标称电压、内阻、充电终止电压、放电终止电压。
🔋电池容量
电池的容量用Ah(安时)表示,1Ah就是能在1A的电流,通常电池体积越大,容量越高。
🔌标称电压
电池刚出厂时,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当环境温度、使用时间和工作状态变化时,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略有变化,此外,电池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剩余电量也有一定关系。
🔌内阻寻车网
电池的内阻决定于极板的电阻和离子流的阻抗。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的电阻是不变的,但是,离子流的阻抗将随电解液浓度的变化和带电离子的增减而变化。
🔌充电终止电压
蓄电池充足电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充电,蓄电池的电压也不会上升,此时的电压称为充电终止电压。
🔌放电终止电压
放电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放电时允许的最低电压。如果电压低于放电终止电压后蓄电池继续放电,电池两端电压会迅速下降,形成深度放电,这样,极板上形成的生成物在正常充电时就不易再恢复,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