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4 20:58:06 | 寻车网
6月28日,长城汽车(601633.SH)对外公布了公司2025年的战略目标。
在当日开幕的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正式发布公司“2025绿智潮玩”战略——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和共玩众智众创。
实现目标营收增长率需超40%
根据公布的战略目标,长城汽车将通过全球化的布局,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400万辆,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根据计划,长城汽车到2023年将推出60多款新产品,实现年产销280万辆。
魏建军表示,为实现2025年战略目标,长城汽车将继续坚持“过度投入”目标,预计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主要用于纯电动、氢能和混动技术等新能源领域的研发。
据其介绍,长城汽车将加大低功耗大算力芯片、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现代传感、信息融合和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发,做好软件和硬件的交互融合。 寻车网
据介绍,长城汽车会继续加大全球化研发人才投入,目标是到2023年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人员数量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达到1万人。
此外,在科技节开幕式上,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还宣布了公司的碳中和目标: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
具体而言,长城汽车2023年要打造首个零碳工厂,建立汽车产业生态链条的循环再生体系,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达到80%。
对比2020年长城汽车的销售数据,2025年“400万辆、6000亿营收”的业绩目标可谓雄心勃勃。
2020年,长城汽车实现销量111.59万辆,同比增长5.41%;实现营收1033.08亿元,同比增长7.38%。
据此计算,要实现2025年战略目标,长城汽车2020-2025年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29.09%,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要达到42.17%。
相较于整体的战略目标,长城汽车新能源车的业绩压力更大:2020年,长城汽车销售新能源车58611辆。按“400万辆80%为新能源车”的目标计算,长城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售目标为320万辆,这意味着长城汽车2020-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的年复合增速要达到122.55%。
在2025年战略目标公布后,长城汽车A股和港股分别在28日上午和下午开盘后(港股当日上午休市)出现拉升,盘中一度涨2.62%和3.91%。
或涉嫌信披违规
长城汽车今天的发布活动,其中还有另一问题值得细究:公司如此公布业绩目标,是否有信披违规之嫌?
对此,一名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长城汽车发布前述目标,“严格说是误导性陈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信披的要求是不要有误导性陈述。目标具体数字怎么出来的,有没有数据支撑,都值得讨论。”该董秘补充道。
另一名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也向记者表示,长城汽车今天发布2025年战略目标,严格来说是信息披露违规。
“这种如果交易所找他,他就是违规,如果不找他,也无所谓。但按完全正规来说,这是不符合信披要求的。400万辆其实问题不大,主要是6000亿元。”该证代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A股公司因公开场合披露业绩目标而收到监管函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在2020年年末至2021年年初,A股白酒行业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业绩披露问题收到监管函件。
2020年12月26日下午,酒鬼酒(000799.SZ)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财务总监程军在年度经销商大会上称,酒鬼酒销售目标是“突破30亿,跨越50亿,争取迈向100亿”。相关信息在28日通过酒鬼酒官方网站和对外披露后,酒鬼酒当日涨停。
对此,深交所在2021年1月4日向酒鬼酒下发监管函,指出酒鬼酒前述信息披露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公司及相关高管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再如,2020年12月16日,贵州茅台(600519.SH)召开2020年度贵州茅台酱香系列酒全国经销商联谊会。公司董事长高卫东在会议上表示,公司2020年预计可完成酱香系列酒销量2.95万吨,实现含税销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4%。
对此,上交所在12月31日向贵州茅台下发监管函,指出高卫东作为董事长,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对外发布涉及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对高卫东予以监管。
在当时的监管函中,上交所表示,近期白酒板块上市公司受到投资者及媒体的广泛,“相关公司的产销情况及业绩信息是市场高度的热点信息,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及投资者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和当时白酒股一路上涨类似,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也正在经历火爆行情。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至今,新能源汽车指数已上涨32.34%。长城汽车的股价,二季度以来也上涨了47.10%。
截至28日收盘,长城汽车A股涨1.00%,报44.32元/股;港股收涨2.54%,报26.20港元/股。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文 | 程辰
编辑 | 孙春芳
颇受的MINI国产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
据第一财经10月16日晚间消息,宝马中国方面表示,宝马集团旗下的英国牛津工厂将暂停生产电动车型,但不会停止MINI燃油车型的排产。根据报道,宝马与长城汽车合作的光束汽车,将负责生产MINI电动车型,但MINI电动车型是否只在中国生产,宝马方面并未作出回应。
此前,有国内媒体援引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称,宝马MINI品牌的新任负责人斯蒂芬妮·沃斯特(Stefanie Wurst)表示,由于牛津工厂必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投产燃油车和电动车,这种生产方式将导致运行效率不高,公司决定牛津工厂自2023年起只投产燃油车型,“宝马下一代MINI Aceman将改在中国生产”。
该报道还表示,宝马集团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将MINI电动车生产线转移至中国,交由光束汽车生产。
这也与宝马集团此前公布的MINI电动化进程相吻合。
今年7月,宝马集团对外发布MINI Concept Aceman全球概念车。这款命名为Aceman的MINI电动车型,将由光束汽车旗下的张家港工厂负责投产,预计2024年开始路测。
MINI品牌是宝马集团电动化转型的主要阵地之一。
根据宝马集团此前发布的战略,MINI品牌将在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车,并在此后全部投产纯电动车型。到2027年,纯电动车型将至少占据MINI品牌销售车型的50%;到2030年代初,MINI将成为宝马集团旗下第一个实现纯电气化的品牌。
中国市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前,宝马方面曾表示,MINI纯电动汽车将在2023年开始在中国生产,首批将引入两款MINI电动车,由光束汽车投产。而在MINI启动电动化转型之前,中国市场已经是该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销量增速最快的市场。
事实上,作为MINI国产化项目的载体,光束汽车成立的时间并不短。
2018年7月,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在柏林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各持股50%,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2019年11月,光束汽车生产基地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启动。2020年6月,光束汽车张家港工厂开始动工,总投资约51亿元,规划年产能16万辆,预计于2022年建成。
但成立至今超过4年,在快速变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光束汽车仍未开始投产MINI电动车型,这被业界解读为“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
而同样是民营企业与跨国车企合资的电动车项目,吉利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的smart品牌,于2019年3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今年4月,smart品牌已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新车在今年9月份开启首批交付。
不过,今年以来,光束汽车明显加快布局节奏。《财经天下》周刊获悉,2022年至今,光束汽车陆续发布大量招聘岗位,涵盖研发、生产制造、管理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