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1-17 08:04:53 | 寻车网

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赢家通吃,“卷”不动的汽车新势力们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著名的“马太效应”大家应当略有耳闻,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

而当今的汽车行业,也在上演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戏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2023年,自

特斯拉

点燃“价格战”以来,有人跟着入局,从国产老大哥

比亚迪

丰田

日产

等日系车;也有人举起手来明确表示自己不跟战,比如

蔚来

,以及推出保价政策的理想、哪吒、零跑等新势力。

以价换量是效果立现的促销方式,一众车企都不要命似的跟着“卷”起来,怎么一些新势力反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不跟风的立场,不一起“玩”呢?是不想“卷”,还是“卷”不动?根据今年新势力面临的局面来看,很显然,是“卷”不动了。

我们不讲钱,讲“元”

造车,是特别烧钱的,这毋庸置疑。汽车产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能源造车某种程度上更是一场资本游戏。钱,对于新能源造车而言极为重要。这场大型的烧钱游戏,不是谁都能玩得起。

200亿曾经是新势力造车们公认的资金门槛,是造车的必要条件。而蔚来李斌曾说:“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何

小鹏

也在小鹏汽车完成A+轮融资之后大呼,“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小米汽车

创始人雷军在对汽车的十年规划里,资金达到了680亿元;而电动车大拿特斯拉,在2010年-2020年的十年间,在研发、共产、生产线等方面的累计投入超过2300亿美元。

纵观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轮番上演烧钱游戏,把钱砸进造车这个无底洞里的不在少数,回报却遥遥无期,听得见回响的寥寥无几,仅有“蔚小理”等几家,可现如今就连这几家的持续输血能力也大大下降,砸不动了。

截止目前,理想、蔚来、小鹏等陆续公布了2022年度财报,蔚来和小鹏在2022年的亏损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蔚来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而2021年蔚来净亏损为40.17亿元,同比增长259.4%,也就是说蔚来每卖出一台车预计亏损超10万元;2022年,小鹏汽车净亏损91.4亿元,其中四季度净亏损23.6亿元,股价也是“飞流直下”。

新能源造车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有人遥遥领先持续发力,比如特斯拉、比亚迪;有人半途而废退出赛道,比如曾和“蔚小理”同为一线的

威马汽车

现已陷入“生死局”。而赛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拼的是资金、技术、人才,缺一不可。

但就从2022年“蔚小理”三家车企的财务表现来看,“赚钱”还是多多益善的好。从目前的现金储备来看,“蔚小理”分别有455亿元、584.5亿元、382.5亿元,短期来看现金流没有大问题,但是想跑马拉松,还是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古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造车也一样,没钱,就别谈其他,不现实。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卷不动、玩不起”的是造车新势力们,他们手头上没有足够的资金,背后也没有可以乘凉的大树,说难听点就是“靠别人不行,靠自己也不行”。但

宝马

、丰田、

大众

、特斯拉等外资品牌和

奇瑞

、比亚迪等国产品牌不同,他们是传统车企,有着雄厚的家底,资金、技术、人才、文化底蕴样样不缺。

刚刚崛起的新势力拼得过吗?拼不过。卷得动吗?卷不动。举个例子,奇瑞汽车推出的“瑶光2025战略”,计划5年内投入1000亿元;长城汽车在

哈弗

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累计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

吉利汽车

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表示,未来5年内将投入1500亿元用于研发......

这些传统巨头投入资金的规模都是以千亿级别为单位的,当新生儿碰上大象转身的传统车企,谁的头更铁?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踩低捧高”,只是在说一个事实,一个谁钱包更鼓的事实。

前面说了,新能源造车更需要大量的金钱。自动驾驶、芯片、电池、电机、电控哪个不需要钱?就拿芯片来说,2022年,何小鹏在社交平台表示,一台智能汽车芯片的绝对数量要在5000颗以上,涉及种类高达几百种,而车机芯片仅仅是几百种中的一种,比如

高通

骁龙8155芯片,只是这5000颗中的一颗。

过去三年,全球汽车行业都在“缺芯”,车企们备受“芯片短缺”困扰,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手里有钱的车企比如宝马寻车网

奔驰

等销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想而知兜里没钱的新势力们的情况有多糟,当时芯片供应商还哄抬价格。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车企都苦不堪言的情况下,比亚迪却独善其身,而且还在“缺芯”的背景下逆市起飞,这是市场独一份的。为什么?因为比亚迪有自己的芯片。

比亚迪为了电动化技术,磨了十年的剑。在2005年成立了比亚迪IGBT研发团队之后,如今比亚迪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和MCU芯片厂商。在其他车企都在为芯片发愁之时,比亚迪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外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两年,比亚迪的销量节节攀登,至2023年2月,比亚迪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19.37万辆,同比增长119.4%;而小鹏汽车2月交付量才6010辆;

零跑汽车

2月仅交付3198辆,同比下降了6.9%。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道理不言而喻。

擎动点评

造汽车不像造手机,好了就可以上市。汽车关乎安全以及生命,汽车的每款产品必须经过无数试验、大量研究、反复论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变成商品让用户使用,而这些环节都需要时间和金钱。

如果企业没有资金,那他就没有足够的钱投入研发,研发能力上不去,产品就会落后,品牌就无法提升,那么就会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钱搞研发,造成恶性循环。比亚迪和威马就是典型的两个极端案例,孰强孰弱市场已经向我们证明。

只是,马太效应并不具备普遍性,只是对短期趋势理论的一种假说,事实上,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笔者并不希望马太效应发生在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应该遵循“强者更强,弱者当奋发图强变强”这一观点。对于消费者而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皆大欢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擎动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新能源车型集体涨价,但这几款纯电车仍然值得购买!

当油价受到国际局势影响,迎来一波价格连涨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紧随其后,多家车企纷纷调整了新能源产品的价格。涨价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基础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对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了终端市场的价格变动。不过,市场上仍旧有一些车型保持着不错的性价比,并且整车质感也有所保证。本期文章,车叔就为大家推荐三款品质出众、价格也不算高的新能源车型。

奇瑞QQ冰淇淋

指导价:3.99-4.99万元‍

第一款车型,车叔先为大家介绍一款价格足够实惠的产品。QQ冰淇淋作为奇瑞新能源为了与宏光MINIEV竞争而推出的产品,整体造型采用了十分Q萌的设计。尤其是U型LED日间行车灯,点亮后的效果十分可爱。车侧的线条看起来足够丰富,前后轮眉的腰线带来了不错的层次感。尾部的设计同样注重层次感的营造,多边形的尾灯点亮后极具辨识度。

内饰的设计主要以简约风、实用主义为主,拼色设计与外观涂装相呼应。双幅式多功能方向盘与这套“玩家电竞级座椅”能带给车主强烈的驾驶欲望。同时,作为奇瑞iCar生态的首款产品,QQ冰淇淋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开关中控锁、开关空调、开关近光灯、App智能补电等功能,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动力续航方面,QQ冰淇淋采用了单电机驱动,最大功率为20kW,峰值扭矩为85N·m。续航方面,QQ冰淇淋根据车型不同可以提供120km、170km两种NEDC续航里程版本,电池组均为磷酸铁锂材质。

比亚迪元PLUS

指导价:13.78-16.58万元‍

如果你的预算更加充足,那么还有更多车型值得考虑,比如比亚迪元PLUS。在外观设计上,比亚迪元PLUS采用了Dragon Face 3.0家族设计语言,整体线条简洁、流畅,车头镀铬饰条上的小篆“元”字十分精致。车身侧面的腰线一直贯穿至车尾,向前俯冲的车身姿态带来了十足的运动感。车身尺寸方面,比亚迪元PLUS的长宽高分别为4455/1875/1615 mm,轴距2720mm。

进入车内,这套“律动空间”内饰由比亚迪首席内饰设计总监米开勒·帕加内蒂亲自操刀设计,双色设计的中控台以及充满肌肉感的线条设计,强化了座舱的运动感。最大15.6英寸的自适应旋转中控屏集成了DiLink 4.0(4G)智能网联系统,并提供了Dirac音响、多色律动交互式氛围灯、智能语音系统、触控式LED阅读灯、VTOL移动电站、云服务、K歌麦克风等功能。

动力方面,比亚迪元PLUS搭载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10N·m,并匹配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续航方面,比亚迪元PLUS提供430km、510km两种续航里程可选。在驾驶辅助功能方面,元PLUS搭载了一套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含了ACC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BSD盲区监测、TSR交通标志识别、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多种功能。

荣威i6 MAX EV

指导价:14.18-18.18万元‍

荣威i6 MAX EV与燃油版车型采用了相同的设计语言,复杂的中网造型很难看出这是一款纯电动车型,搭配荣威全新的黑色Logo看起来极具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荣威i6 MAX EV的整体造型趋于稳重风格。尺寸方面,荣威i6 MAX EV的长宽高分别为4722/1835/1493 mm,轴距为2715mm。

进入车内,荣威i6 MAX EV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风格,展翼式的中控台造型给人的感觉十分舒展。14英寸的中控竖屏搭载了最新的斑马智行VENUS系统,有着丰富的智能网联功能。

动力续航方面,荣威i6 MAX EV配备了一台前置电机,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280N·m。续航方面,荣威i6 MAX EV提供了61.1kWh、69.9kWh两种容量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工况下,对应的续航里程分别为502km、605km。

车叔总结

尽管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让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但市场上仍旧有不少值得选择的车型。呆萌、可爱,价格友好的奇瑞QQ冰淇淋;空间实用、通过性强的比亚迪元PLUS;适合家用、风格稳重的荣威i6 MAX EV,都是目前市场上性价比出色且品质过关的纯电动车型。如果近期有购车计划,不妨考虑一下以上三款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新能源和无人驾驶双驱需求

无论是客车、货车、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还是无人驾驶汽车所用的半导体芯片占成本的3~5成左右,而且最近这10年半导体芯片和电子设备所占的成本越来越多,10年前价格20万~30万元以上,甚至100万的汽车都不会配Pad,可是目前20万以上的汽车Pad却成了标配,所有半导体芯片电子设备在各种汽车当中所用的配件是越来越多,需求速度越来越快。

2、汽车芯类多没批量

有关资料表明,汽车芯片按种类可分为功能芯片MCU、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传感器及其他。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其中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和ADAS等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且通用芯片只占20%,专用芯片占80%,专用芯片批量小价格肯定高。

3、车载芯片利润率低

在保持了更高的精密技术以及近乎于100%的良品率的情况下,出货的价格也不能太高,这样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是无法承担的,最终促使车载半导体产品的利润率非常的低,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可生产车用半导体的厂家不超过5家,其利润率低至5%,而传统的数码产品芯片的利润率或高达25~30%。

4、智能汽车品牌增多致传统车企芯片不足

从2019年至今,全球智能汽车品牌数量增长了30%左右,仅中国就有十余家车企着手制造和上市智能汽车,而现阶段的智能汽车仍然停滞在“智能AI”最起步的对话方面,其余则是一些“自动化”设计,如自动天窗、自动空调等等。

一辆新能源智能汽车,其所使用的半导体数量是一辆汽油车的两倍,车载半导体的使用数量、种类逐年在增加,庞大的需求量导致了传统车企的车用半导体芯片供给不足。

在2020年车载半导体产业,对于行业中尖端的半导体技术需求量不断增高,而5G时代的降临,手机、笔记本、路由器等众多电子产品对于芯片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工厂不得不要求5G、AI半导体安排在这些工厂中生产。

目前的进度来看,仅仅完成晶圆工艺也需要2~3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工厂无法提供车用半导体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造成了车企无芯可用的现状,而这一情况或许会持续到2021年的下半年。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汽车芯片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