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7 12:51:09 | 寻车网
根据我国市场监管总局网站7月10日发出的消息,目前,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这几家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我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并计划共召回7934辆汽车、2651辆摩托车。
其中,因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发动机上面配备的两个机油密封塞可能无法承受车辆行驶时带来的最大负载,这个密封塞的材质有可能会因为发动机的机油压力太大而没有效果。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会在2020年8月14日起,召回在2017年3月29日至2018年10月2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装备4.0升8缸发动机的进口S级汽车,共计803辆。
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决定从2020年8月17日起,将会召回在2018年5月22日至2020年2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8-2020年款进口宾利添越V8系列汽车,共计1637辆。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决定从2020年7月24日起,将会召回在2018年12月11日到2019年5月14日生产的进口宝马X3 M、X4 M、Z4车辆,共计356台。该公司还决定从2020年7月11日起,将会召回2019年9月18日至2020年1月16日之间生产的部分C400GT摩托车,共计299辆,和2019年6月19日至2020年1月15日之间生产的部分C400GT、C400X摩托车,共计2352辆。
2013年8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表示,因为助力转向器存在缺陷,宝马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将从9月23日起,召回超过14万辆宝马5系长轴距版车型。
公告显示,本次召回车型的生产期间为2009年8月24日至2012年8月31日,召回数量达143215辆。本次召回的原因是,车辆的电动机械助力转向器(EPS)存在故障,该零件的供电线插头上的密封圈与供电线直径无法完全匹配,极端情况下,如车辆行驶经过积水路面时,水可能进入到插头内部,造成插头内部锈蚀。锈蚀的插头将产生较高电阻,导致车辆转向助力降低,此时仪表台警示灯点亮,中央显示屏出现警告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华晨宝马表示,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电动机械助力转向器(EPS)的供电线插头,以消除安全隐患。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比较流行,先不谈三观正不正,这句话生动体现出国内消费者对于宝马品牌的认可。
事实上,坐上了宝马,确实可能会哭。近两年,伴随着各种负面新闻,不少汽车巨头都跌下神坛,陷入各种维权事件。宝马也不例外,如今正面临着类似的拷问,让消费者难以忍受。
召回事小?全系召回事大
再豪华的车,也是一种出行工具,自然就要遵守安全的前提。在2019年5月27日,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发布两则召回公告,华晨宝马召回的国产车达17.4万辆,宝马(中国)召回的进口车达14.5万辆。
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其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管道加热器(PCV加热器)因材料及制造原因,在长期使用后,加热器内部元件可能因水汽腐蚀而导致接触电阻增大,造成加热器工作时其塑胶壳体可能过热熔损,增大车辆起火风险。
然而,这只是大规模召回的冰山一角。在2019年4月16日,宝马发布公告显示,华晨宝马召回国产车27.29万辆,宝马(中国)召回的进口车达8.71万辆,共计36万辆。
本次召回缘由是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会破损,从而产生碎片飞出,伤害车内乘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宝马2018年总销量64万辆,但2019年前5个月宝马召回83.06万辆,这两项数据放在一起,不知宝马大中华区总裁高乐会作何感想。
更让人难堪的是,宝马的召回并非几款车出现问题,而是几乎全系车型,全都陷入召回风波。比如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11月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3系和X1;2009年11月2日至2011年10月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1系、3系以及Z4;2000年4月5日至2018年2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1系、2系、3系、4系、5系、6系,M系列以及X1、X3、X4、X5、X6等。
如此大规模的召回,难免让消费者对宝马品质产生质疑,然而就在奔驰因为发动机漏油陷入品牌危机时,宝马才开始了大规模召回,此前都是对消费者投诉置若罔闻。寻车网
猫腻藏不住,抽检现真身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报告》。这可以视为国家监管部门对已售出新能源汽车的一次“抽检”。
从公示的信息看,有9086辆宝马品牌汽车申报国家补贴,其中高达8551辆汽车由于生产不一致,未接入监管平台等原因被核减,再次将宝马推上风口浪尖。
早在2016年11月,工信部就曾明文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并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对接。换言之,有一部分宝马汽车,并未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接入国家监管平台。然而,这只是抽检,还有多少辆敢于脱离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轨道的宝马品牌汽车驶在路上,这不得而知。
至于为何要将车辆数据接入相关监管平台,自然是基于安全考虑。通过将各项数据汇总至监管平台,一旦纯电车出现故障,监管平台将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将该品牌批次的纯电车进行管控,防止出现更大范围的事故,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
宝马作为国内高端汽车阵营的代表,却屡次游走于目前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体制之外。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疏忽所致,都无法推卸责任。
重重挑战,高乐急了
国内汽车市场一直在变化,新一代消费者不再无脑追随大流,而是更加成熟。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对于诸多洋品牌来说是个挑战。今年宝马推出特大“鼻孔”的4系,无论是否能够吸引到国内年轻消费者,这一巨大的设计改变,也侧面验证宝马急了,或者说是宝马背后的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急了。
公开资料显示,高乐2018年3月才接手宝马,年龄超50岁,但论资历在车圈还算年轻。上一任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是在60岁接任的,并且此前担任华晨宝马总裁兼CEO的职务。再看高乐,此前是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并未有一把手的经验。
面对险峻形势,高乐曾表示:“任何一款普通产品都能获得市场成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在今天市场中继续成长,一定要靠最优秀的产品来说话。”
但从市场来看,大规模召回、新能源车型未接入监管平台等,都表明宝马并未言行一致,有些打脸的感觉。面对这一现状,车叔只想说,高乐对宝马的管控,可能需要再紧一些。否则面对变化的市场、来势汹汹的对手,宝马未来只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