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0 01:21:00 | 寻车网
1月28日,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正式启动全国路测。本次全国路测的三条路线,路测里程近7万公里。以保定为核心辐射至广东、福建、安徽、江苏等9个省份,覆盖平均时速90km、30km及60km三种工况,标志着咖啡智驾向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发起冲锋。
在近7万公里的路测里程中,包含拥堵城市路,盘山路和高速路等复杂路况,还有干燥、潮湿、沙尘的多样环境以及严寒到高温的温差变化,这些都将从不同维度挑战咖啡智驾系统的软、硬件安全性能。
安全在咖啡智驾设计伊始便成为长城汽车研发团队首要考量。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构建了航空级六大冗余,成为全球首款真正自动驾驶全冗余量产平台。
作为智能驾驶的“眼睛”,感知模块准确捕捉场景的变化。咖啡智驾搭载的车规级高性能固态激光雷达,角分辨率达0.05°*0.07°,配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配置带来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咖啡智驾的控制器冗余堪称为车辆量身打造的“智慧大脑”,采用两个标准大算力平台,算力最高达到700+TOPS;两套控制器全时运转、互相监督、互为备份,当一个控制器发生故障,另一个控制器最短接管时间仅需20ms。
咖啡智驾的架构冗余、电源冗余、制动冗余和转向冗余,如同人类的神经、感官等等,彼此配合,实现真正的全场景覆盖。其中架构冗余,采用双通讯架构,有三条独立物理通讯链路,互为支撑,可实现10种软件逻辑控制通路及30+种传感器的实时信息共享;电源冗余,采用双电源供应、双回路两套电网,可在500微秒内隔离电网故障。
搭载ESP和IBOOSTER两套独立电子制动控制单元,支持0-120km/h时速范围,在单一硬件失效时,也能提供最大-10m/s2的制动能力,有效规避“刹车失灵”事故;转向冗余,如若单一硬件电路故障,依然可实现50%助力。
咖啡智驾在轻松完成避障变道、多车变道等复杂场景的同时,更针对大车同行、锥筒避让、过收费站等难点场景进行全面优化,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全场景覆盖。
过收费站是智能驾驶落地需要面对的另一大难点,咖啡智驾搭载的过收费站功能针对此难点进行全面技术提升,当车辆即将进入收费站时,系统会将信息发送给车辆并选择最优通过路线引导车辆进入收费站。
咖啡智驾的锥筒避让功能,可以精准识别交通锥桶并自动规避闪让路径。长城汽车咖啡智驾还采用独特自动驾驶策略,利用动态环境、自然环境、静态环境三者的深度融合,精准构建5层结构场景体系,并基于AI和大数据,让系统能够学习到更多细分场景。
12月29日,从长城汽车官方渠道获悉,其与第三代半导体企业——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光股份”)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正式进军第三代半导体核心产业。
此次,长城汽车作为领投方入股同光股份,将推进后者的碳化硅产业发展,聚焦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推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的产业化。
据了解,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技术领域有着业界领先的技术积累,依托中科院半导体所,专业从事碳化硅单晶的研发、制备和销售,是河北省规模最大,也是国内率先实现量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单晶衬底的高科技企业。今年9月份,同光股份的第一个扩产项目涞源工厂已投入运行。未来,同光股份还规划建设2000台碳化硅晶体生长炉生长基地和加工基地,碳化硅单晶衬底年产能将可达60万片。
长城汽车此次投资同光股份,深入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领域,符合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规划,更有助于产业突破壁垒。长城汽车入股同光股份后,双方合作将不断深化,推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积淀,促进半导体产业链垂直布局,并加快同光股份的研发与扩产步伐,壮大企业实力,获取更多机遇,形成更加集聚的发展格局和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2021年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上,长城汽车正式发布2025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而大算力芯片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正是长城汽车2025战略中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长城汽车提出,要结合碳化硅、大算力芯片、信息融合等核心技术,在智能化以及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在产品应用方面,由长城汽车全新孵化的独立运营品牌沙龙汽车发布的首款高端车型机甲龙已应用了碳化硅产品,后续的系列车型也将规模化的应用碳化硅产品。
此次长城汽车投资同光股份,将加强长城汽车对碳化硅产业上下游、器件应用的布局,此次合作伙伴关系的缔结进一步促进双方的融合发展,并加速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