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1 23:32:59 | 寻车网
财经网汽车讯 长安汽车计划在2022年前,逐步实现L4级/L5级自动驾驶车型量产。
11月11日,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将通过“第三次创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他还透露,长安汽车将在2022年前,逐步实现L4级、L5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
2017年,长安汽车提出“第三次创业”计划,次年4月正式启动。该计划关键词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
在智能化方面,2018年8月,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计划,宣布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计划未来10十年累计投资200亿元。
自动驾驶技术是长安汽车智能化研发重点。
长安汽车智能化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L3级别量产;到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L4级量产。
目前,长安汽车在售的部分车型已达到L2级别,搭载有驾驶辅助系统,具备自动泊车辅助、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提示以及场景重建等功能。
另据长安汽车介绍,去年7月,L4 级自动驾驶完成开放场景下的示范运营。今年3月,UNI-T完成L3级自动驾驶量产实测。4月,长安汽车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L4级无人驾驶运营平台。
长安汽车向财经网表示,待后续法律法规开放后,长安汽车将实现L3级车型量产上市。
不过,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智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起点差不多。
独立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目前在企业车中,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较占优势。特斯拉现自动驾驶级别处于L2级别。
基于此,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构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能对传统燃油车发起挑战与颠覆,除了起步加速性能,智能化、网联化能力也是重要的切入点。因此为消费者打造高品质的智能化座舱,成为新能源品牌“费尽心机”的重点之一,也让新能源车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具备更多样化的属性。
作为
长安
汽车全新产品序列启源的首款车型,
长安启源A07
提供了该品牌的差异化思路。8月30日晚,长安启源A07在“数智品鉴会”上,展示了其“情感岛数智座舱”中的HMI设计、数智影院、AI管家、AR-HUD以及全新标配的L2级AICC这五大能力。
在新能源时代,车辆与车内驾乘人员的交互能力较以往有明显提升,最显著的表现在语音交互上。长安启源A07也通过车内外语音交互技术上的提升,来尽可能满足这一消费需求。除了传统语音助手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之外,新车的“AI管家”支持免唤醒、车外喊话、智能迎宾等功能。
作为汽车上最高频使用的语音交互功能,长安启源A07采用“多模免唤醒”方案,通过仪表盘前的红外光感摄像系统,融合驾驶者的语音与图像信息,实现人机、人人对话意图分类,避免消费者在闲聊情况下指令误触发的问题。此外,新车还具备如“空调23度、打开香氛”等两个连续车控指令的能力,使得新车的人机“交互效率”可提升90%以上。
其中较具新意的,当属长安启源A07围绕出行场景所打造的车外喊话功能。除了在常规加油站、斑马线前的“请您先过”、“我要加油”等车外喊话音效之外,长安启源A07还具备个性化自定义语音能力,可用于更多不同出行场景。
此外为提升车辆娱乐属性,长安启源A07还打造了一套由16扬声器+15.4英寸中控屏+座椅按摩+香氛、空调联动共同组成的“数智影院”。当驾驶者打开观影模式,座椅会自动调整到舒适的角度,腾讯视频同步打开,并将音效智能切换到影院模式;同时车窗将会自动关闭、氛围灯调暗,仿真接近影院的环境。寻车网
除了智能座舱交互及娱乐能力的提升,长安启源A07全系搭载的IACC智能领航系统,达到了L2级智驾辅助能力。新车还配备了更清晰易读的AR-HUD功能,该功能还新增了“雪地显示”模式,可进一步保障行车视野安全。
包括在车机界面的整体视觉感受上,长安启源A07加入了大量仿生设计的全新UI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更清爽、更有趣味的互动体验。尤其是在交互操控界面上,新车提供了丰富的快捷控制以及自定义标签设置,以改善用户体验。
不可否认,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智能化浪潮的蓬勃发展正在一直不断演进,而长安启源A07可以更好地满足众多消费者对于车辆交互能力的需求。再加上一些较为创新的方式,不仅为新车带来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让其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更具特色。
编辑=卢宇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Report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1发展背景
编辑
为与国际先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保持同步发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技术,积极推进行业亟需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范与标准,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201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包括汽车整车企业、科研院所、通信运营商、软硬件厂商等3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车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7月更名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通过协同创新和技术共享,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完善相关的标准法规体系,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促进形成示范试点工程,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公维洁表示,联盟的成立也为各单位智能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共享提供了平台,节约了我国智能汽车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北汽、一汽、长安、比亚迪等汽车厂商也已在无人驾驶汽车这一领域深耕多年。2015年,乐视、蔚来、车和家、智车优行、小鹏汽车等一批国内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跟进。“将传统优势和前沿优势结合起来能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表示,鼓励非传统汽车产业的企业与当下的汽车制造商开展合作,促进创新,增强竞争。[1]
2发展现状
编辑
国内
2016年,工信部组织行业加紧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和标准体系,交通部在实行“两客一微”车辆管理方面也已经为智能交通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1]
2018年3月1日上午,由上海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委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发放。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拿到本市第一批智能网[2]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当天下午,两家公司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就从位于嘉定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科普体验区(E-Zone)发车,在博园路展开首次道路测试。[3]
2018年12月,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市公安局联合启动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天津市西青区和东丽区开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同时,天津卡达克数据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天津市首批路测牌照。[4]
国外
美国: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美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和法规,引导产业发展。2016年发布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日本:较早开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政府积极发挥跨部门协同作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实施。计划2020年在限定地区解禁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到2025年在国内形成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目标。
欧盟: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在世界保持领先优势。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以及自动驾驶路线图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引导各成员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