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3:12:02 | 寻车网
可以向企业注册所在地新能源汽车推广牵头部门投诉举报。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二、落实推广应用主体责任
(三)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推广应用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对新能源车辆(私人购买乘用车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推广应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管。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或省级有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信息核查、抽查。
三、建立惩罚机制
(一)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追回违反规定谋取、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罚款等处罚,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查处。同时,依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对不配合推广信息核查,以及相关部门核查抽查认定虚假销售、产品配置和技术状态与《公告》《目录》不一致、上传数据与实际不符、车辆获得补贴后闲置等行为,将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扣减补贴资金、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或产品《公告》等处罚措施。对在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采取停止生产、责令立即改正、暂停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
新能源汽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了帮助这个新兴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家财政每年都会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补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题干中所讲的恶意骗补、撒胡椒面式发放补助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秩序紊乱、行业发展畸形,而且浪费了大量财力、企业创新发展乏力。
为了达到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我建议:寻车网
第一,明确范围,专项拨付。邀请行业专家、执行补贴政策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等共同探讨、完善补贴政策细则,确定补贴车型、金额、范围,严格执行;同时把补贴资金投入到真正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域中去,如电池制造、快速充电技术研发、充电桩研发等,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二,规范流程,公开透明。对申请补贴的企业严格审批,将新能源汽车的筹备、生产、销售全环节纳入监管审核范围,明确各部门审批职责,通过财政部门、工业信息化部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层层把关,将审核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完善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企业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第三,完善机制,奖惩分明。针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要设立相应法律,强制追回违反规定的骗补资金,并完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条例,提高违法成本,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强有力的处罚,使其不敢再犯。
第四,增设购车补贴,倒逼企业发展。逐步尝试将补贴放在“供给侧”,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补贴,也就是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提供减免政策。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质量。
我们应看到,补贴政策的落实需要久久为功,不仅在当前快速发展阶段要扶持和鼓励,更要长远地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清理发展障碍。比如,除了资金补贴,还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研发条件;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包含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优势、体验感受等,引领社会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为新能源汽车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点评:1.题目的问题非常具体,让我们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我们的解析中给出的答题思路直接回答了四条建议,简略地回答了两个原因。对于这种题目,一定要看清设问,突出重点。
2.新能源汽车是热门话题,建议平时多做积累,例如: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补贴标准、发展瓶颈等问题。
新能源补贴,一度是新能源车企维持生计的来源;是新能源力压燃油,自主逆转合资的有力武器;也曾经沦为少数造车企业的“骗钱”工具。
但不管怎么说,巨额补贴在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同年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将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从此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时,补贴退坡的计划就已经被明确提出了。只不过这个退坡的时间表一直在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在这13年的“补贴”历史里,政策也是一路“缝缝补补”,不断调整。也走过不少弯路,甚至也被部分企业钻过不少空子,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骗补”。
2016年,媒体将新能源汽车骗补这一广泛存在于行业的“潜规则”彻底曝光,揭露了部分企业通过电池循环使用、虚假改装等方式进行骗补,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开始关注,并成立调查小组彻查。
2016年底,首批骗补车企被处罚。之后,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案件就不断被曝出,层出不穷。涉及到的车企涵盖了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
奇瑞
、
比亚迪
、
江淮
、吉利、北汽系、上汽系、
东风
系都曾被波及,涉及骗补金额近百亿元。
即使出现了“骗补”的情况,但补贴政策的推行还是非常坚定的。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10年政策起步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超过1521亿元,至少覆盖了317万辆汽车。
不夸张的说,正是靠着着超1500亿元的补贴投入,才砸出了今天的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砸出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砸出了比亚迪、五菱这些优秀的新能源车企,以及蔚小理这些造车新势力。
但是,这还没算完。对于绝大部分车企来说,新能源仍然还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市场,补贴还不能停。
主要上市车企 2022 年补贴情况 来源:车圈能见度
从部分主流车企2022 年年报中不难看出,部分车企在剔除政府补助以及新能源补贴之后,盈利大打折扣。强如比亚迪、上汽,在扣除补助和补贴后,利润不足百亿元,其中比亚迪所获得的补贴占其净利润的60%之多。而像江淮、
海马
、北汽蓝谷、赛力斯这些企业,即使有补贴都仍然在巨亏当中。
造车新势力们也是一样,
蔚来
、
小鹏
、理想、零跑在 2022 年分别以亏损 144.37 亿元、91.4 亿元、20.3 亿元、51.09 亿元的成绩收官。今年除了理想有望盈利之外,其他造车新势力仍在亏损中挣扎。
特别是进入2023年后,市场消费需求持续低迷,车企不仅要加大研发投入,营销投入也在加大。所以,虽然从2023年开始,国补已经退出,但是地补仍在接力。
此前3月掀起的价格战,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启的新能源车下乡,很大程度上都是地补在发挥作用,全国各地都纷纷发放新能源车消费券。而在6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提出了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也就是说,虽然国补退出了,但仍然有其他的政策在支持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而现在,就连其他汽车大国也开始向中国学习,开始以国策之力,定向印钞来推动本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据日经新闻报道,
丰田
汽车将从日本政府获得约8.53亿美元(1200亿日元)的补贴,用于扩大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以提高国内产量并减少对中国相关供应链的依赖。丰田也表示将用这笔资金来开发下一代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
在德国车企们的游说之下,德国政府于2021年5月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据德国联邦经济与出口管制局统计,2022年德国政府共向约64万名电动汽车消费者提供了约32亿欧元的补贴。而且德国还将向欧洲本土的三家电池联盟资助10亿欧元的资金,用以支持他们对抗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
法国政府更是计划重新分配电动汽车补贴的资金,目的是为了奖励购买欧洲制造的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而且根据新法案,未来法国的5000欧元补贴发放将与电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挂钩。这意味着法国政府将只为欧洲生产的纯电车提供补贴。
美国政府同样有着巨额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而且同样是为了保护和支持本土车企。在美国建厂的外国品牌、美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都可以不同程度获得政府补贴。
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战备竞赛,已经从车企之间的战争,演变成了大国补贴战。(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