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6 00:42:20 | 寻车网
真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威马工资在10000元-15000元之间,节假日有丰厚福利待遇,享受五险一金外加相应的社会商业保险,有晋升空间,工作环境好,无加班。威马汽车科技集团(WMMotor)成立于2015年,公司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Weltmeister)。作为扎根于中国的硬科技创新代表,威马汽车自创立之初便制定了明确的集团发展“三步走”战略。
01
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近日,
威马汽车
再度传出新消息,据有关商业查询平台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了一则股权冻结信息。
信息显示威马汽车被冻结40.4亿元股权,
股权被执行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期限至2026年3月13日。
据悉,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金同为40.4亿元。
威马汽车的经营状况一直备受外界密切关注,根据威马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
2019—2021年,三年累计亏损达到了174亿元。
自2022年以来,
威马汽车连续传出工厂停工、门店结业、拖欠工资、降薪裁员等负面消息。
今年3月,更是被
上海
市青浦区消保会发布警示,提醒消费者威马汽车经营异常需谨慎购买。
02
比亚迪3月销量再度突破20万
4月1日,
比亚迪
汽车发布了3月份销量数据,时隔2个月销量重回20万辆大关。
3月份,比亚迪销售新车207,080辆,同比增长97.4%,
其中包含出口13,312辆。
从销售网络划分:王朝、海洋网络共销售195,691辆,
腾势品牌在仅有D9一款车型的情况下,实现单月销量破万,达到了10,398辆。
从技术路线划分:DM车型销售103,419辆,EV车型销售102,670辆。
截止3月,比亚迪累积销售新能源车型超390万辆。
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了2022年年报。2022年,比亚迪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
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6.35万辆,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约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总收入比例为76.57%。
而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 王传福表示,为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
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
03
天际汽车传出停工停产
3月31日,网上流传出一份纸质版《
天际汽车
停工停产通知》,引发广泛关注。
通知称,鉴于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及生产与销售计划,寻车网
自2023年4月1日开始,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工停产政策。
停工停产期间,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仍将按照原基数申报。并于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将按照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直至公司恢复生产。
据第一财经记者的调查,天际汽车绍兴去年已经停产,南宁工厂和青岛工厂并未实质性投入生产,全国唯一生产的只有长沙工厂。
长沙工厂停产后,天际汽车全国生产基地全面停摆。
天际汽车前身为乐视汽车旗下的
电咖
汽车,作为电咖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在2018年正式发布。股东不乏上海国资、长沙国资、兴业证券等国资背景投资方。
目前在市场投放了两款车型,一款为紧凑型SUV ME5,另一款为中型SUV ME7。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
天际汽车在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分别为:135辆和51辆。
04
配备L2级辅助驾驶车辆超800万
3月31日,2023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
北京
开幕。
在上午举办的以“车路城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第三届双智论坛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 续合元介绍了目前车路协同发展、智能交通发展的发展情况。
他表示,从技术产业的推动来讲,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是车路城融合发展的主线。从智能网联汽车方向来看的话,安全、节能、舒适是它最主要的追求目标。
在演讲中他透露,截至2022年11月份,
我国具备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800万辆,渗透率达到33%左右。
而L4级别自动驾驶的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四千万公里。
在车路协同方面,包括
一汽
、上汽、广汽、北汽、
长城
、
蔚来
、华人运通、通用、
福特
、
奥迪
在内的车企,已经在量产应用C-V2X(车联万物)通信技术。
同时,国内也有超5000公里的道路实现了智能化升级,20余个城市和多条高速公路完成了6,200余台路侧通信基础设施的部署。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沈晖表示没必要解释,因为实际上沈晖没有12亿年薪。
威马2021年的亏损达到82亿元,威马汽车公司创始人沈辉金竟然高达12亿多,一个人的薪资就占到了整个公司年收入的近三成,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创始人,理想和何小鹏去年的总薪资也不过150万元和135万元左右,也就是说,沈辉一个人去年的年薪就相当于隔壁两家创始人薪资总和的442倍。再来看即将上市的领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去年的薪酬总额是955万元,前年是4649万元,虽然也很夸张,但和沈辉还是差远了。
事实上沈辉年薪12.6亿元的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他的酬金里面包含了两个部分,他的薪金和分红加起来应该是200万左右,这个数字在行业里还是比较合理的。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后面,雇员受限制股份或购股权开支这一项的数字高达12.59亿元,也正是由于这部分收入,才把他的年薪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高度。而这所谓的受限制股份或者购股权是一种企业上市之前的激励措施,将公司股份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在上市前授予给高管。这部分股份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对付,只有激励对象的努力工作,公司上市之后才有可能成为持股人的实际收益。
也就是这个所谓的高额年薪,只有最终威马汽车成功上市后才能真正做出。如果最终没能成功上市,那么这些股份他还拿不到,对于造车这种长周期回报的产业来说,其实已经很常见了。虽然威马汽车还没有上市,这几个小目标暂时是兑现不了,但给予管理层高薪激励,也是为了激励高层带动企业成长,以实现高增长或者高估值,同时吸引投资机构的入驻。至于在高薪的激励之下,能不能拿到另说,起码威马状况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