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7 08:41:59 | 寻车网
几年前,有句谚语说,"三年后,除了喇叭,国产汽车到处都会发出声音"。可以看出,
国产汽车最缺乏的是质量。
目前,国产汽车在驾驶体验、动力、空间、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很难与共有权汽车区分开来。就经验而言,许多独立品牌甚至比共有汽车更好。他们的销量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似乎是品牌影响力不够,事实上他们仍然逃不过“质量数量”这个词。
独立品牌还很年轻,其蓬勃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首先,它可以实现技术突破,生产出更优秀的汽车。儿童依靠质量逐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声誉基础。后者将不得不比前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发展得很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再是吴夏蒙了。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
独立品牌的汽车缺乏核心竞争力,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性能是略高的油耗、急剧的换挡和略低的驾驶质量,从而影响汽车的耐久性和维修率。
比亚迪经常被大众称为“公路坦克”,其实最早是因为网络上盛传的那些撞车画面,这些撞车的画面比亚迪次次都是完胜,所以才有了“公路坦克”的称号。从很多的撞车情况来看,一般的车也真的撞不过比亚迪,而中保研碰撞成绩也为“公路坦克”做了证明。
在一场场事故中,比亚迪有了太多的“辉煌战绩”,其中
奥迪Q5
、保时捷、甚至于大货车等等都成为了比亚迪的手下败将。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
比亚迪唐
获得了3G和1M的良好成绩,
A柱
没有明显弯折,乘员舱完好无损,约束系统对假的头部和身体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最受人关注的25%偏执碰撞中也经受住了考验,获得了G。
据资料显示,比亚迪在深圳耗资上亿元打造了占地2.2万平方米的汽车安全碰撞测试实验室,且具备了中国、欧洲、美国等
国家地区
的各种测试能力,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新车评测能力。比亚迪致力于打造“四位一体双安全”体系,比亚迪唐是经过了167项车身仿真验证项目,且经历了反复多次优化而打造出的LCB超安全性车身架构。
据了解,比亚迪唐车顶结构、材质等都经过了优化,可以承受近9吨的压力,而整车高强性钢材应用比例也达到了63%,扭转刚度提升了30%,扭转
模态
提升了35%,可以说对得起“公路坦克”这个称号。
比亚迪崛起,是
国产车
的一个代表,其实在中保研碰撞中很多国产车表现都很不错,同级别的车里去看看国产SUV整车质量都要比
合资车
重一些,尽管安全性能与整车质量关系不大,主要看车身材料,特别是A柱,但是鸡蛋再结实也不能与石头碰撞。大货车如果去中保研参加碰撞估计没有过关的,但是五星安全的小车在大货车面前也都是渣渣。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为什么整天就比亚迪车主晒车祸现场图,其他人都不晒,原因很简单事故发生后如果车被撞的七零八落谁还有心思发图片,只有那些从事故现场完好无损的才会发个图片压压惊。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
a
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整车材料、底盘方面都开始使用轻量化材料,比如某些后驱车型采用了碳纤维传动轴,一些高端车全车采用碳纤维覆盖件,也有一些车型使用了相比于刚才更轻的合金悬挂等等,所以很多车型的整体重量都在不断下滑!
说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离不开历史发展的追溯,离不开自主品牌汽车人多年不断的努力,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大力支持。汽车的设计制造就离不开这几部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体结构设计等几大方面。
b
国产车比合资车重的问题还是在于厂商的问题,车体结构设计,车饰的选材,目前还是以综合性的降低成本为主,很多一些高成本的配件并不在预算范围,因为大部分选材均为节优够用为主,并不像一些合资车的选材会优中选优的去考虑,合资车体系完备,可以用更低的配套成本去选择更优一级的配套产品。
车重良心论只是更隐晦一点的铁皮党。真正汽车减重问题是极其复杂和严谨的事。它所涉及到的结构减重并非是静态刚性强度问题,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结构减重牵扯到部件材料的动态抗扭,抗拉以及共振,耐疲劳,温度耐腐蚀等诸多问题。奔驰的铝换钢,大众的后悬挂就是因为盲目减配导致的问题。
c
大伙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国产车与合资车的碰撞信息,无一例外都是国产车“完胜”,于是大伙都会认为国产车车重、皮硬安全,但这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哈。因为碰撞瞬间,它与二者之间的碰撞角度及本身的车身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谁重谁安全!不过可以自豪的是,国产车对于碰撞安全这块是比较注重的,大部分国产车企都拥有自己的碰撞试验室!寻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