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6 10:37:05 | 寻车网
要说到最难伺候的受众,我国的消费者就算用登峰造极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汽车市场来说,中国消费者的挑剔程度真是非同一般,价廉是第一要义,其次要省油,而且同时还要兼备空间大、座位舒适的优点,尾箱最好“大肚能容”,恨不得能买到五厢加长却是三厢车价格的经济车型。这就使得德系、日系、美系及韩系等车系在国内纷纷掀起了“加长”风,好像不长那几十毫米就不好意思打入中国市场了。
追求“更长”符合我国国情,外国品牌见招拆招
玩笑话就说到这,按照专家的分析,其实国内消费者一味追求汽车更宽更大也是很有道理的。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就大,而且一般家庭都会和父母一起住,而且一个家庭只有一辆车的情况比较普遍。
这就需要一辆车除了能满足日常代步之外,假日出行、接送家人、外出购物等功能一个都不能少,而这些功能都要求车辆具备更大的乘坐或者储物空间。
再者,讲求面子和派头也是我国消费者的一大特色,没有什么事情的爽快感能比得上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开着一辆比其他人更大的车(货车除外)出席了。
正是这样的购物心理,各国汽车品牌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计出符合中国人需求的车型。例如日系车,省油本来就已博得国人青睐,在车内空间上的视觉扩充是其投机取巧的地方,就算遭人诟病,内饰的舒适程度也足以弥补。而德系车原设计就较为小巧,自然要加长一番增加中国市场的销量。
加长随便加,为何加宽难上天呢?
既然加长已经是各国车系进入中国市场时,信手拈来的纯熟手法,那厂商们为何不多花点心思在加宽上呢?这就要从汽车是如何加长轴距来说起了。
汽车轴距若要增加,需要在B柱靠后的位置阶段后整体后移,同时整车的参数如质心位置、最小转弯半径等都会受到影响。
据了解,在成熟的汽车底盘上是可以实现加长和加宽的,但两者对于操控的影响却是天渊之别。
业内人士介绍,车辆加长对于操控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加宽却会造成自身更多的变动,如轮毂宽度、轮胎宽度以及车身高度、避震的预压行程等一系列数据都要跟着改变。
而且加宽了轮距还要对悬臂、半轴、拉杆等进行改装,甚至连钣金内衬和整体车身轮廓都要重新设计。此外,轮距加宽后还应当更换更宽的轮胎,这就有可能增加胎噪、轮胎磨损程度、油耗也会相应增加,加速能力会被削弱。
唯一的好处是,高速行进时,车辆稳定性会高一些。
牵一发而动全身足以形容对车型的加宽处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车身加宽小事一桩,但以国内公路车道宽度和多弯道、多隧道的路况来说,也容不下车身太宽的车子。
毕竟造一辆新车容易,改造全国路网艰难呀,加宽车身还是想想就好。
关于国产车总加长不加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中一点是中国特有,另外两点是所有车都有的。下面分别从历史、技术、以及市场三方面进行说明。
国产车底盘大多是逆向国外车型,不敢随意改车宽寻车网
举个例子,现在热卖的长安CS75以及激励的博越,其底盘均来自于上一代的丰田RAV4,整体布局,包括排气走向、悬架类型、副车架形式基本一样。
基于我国国情,最好最快的造成方式便是借鉴,借鉴国外成熟的底盘设计,既能保证快速的推出质量可靠的汽车,也能迅速的积累经验,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随着经验的积累,再慢慢的开发出自己的汽车底盘平台
。前期开发再没有积累足够经验的情况下,是万万不敢动底盘设计的,而加宽车身势必影响前悬级后悬的安装及尺寸,所以基本不会动。
加宽车身影响底盘设计,加长只会影响车身刚度
通常来说车辆的平台化开发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底盘的设计,同样的底盘可以通过变更车辆外形以及长度从而衍生出很多同平台车型,如大众途观和探岳。不改变车身宽度,从而仅仅加长车身轴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车身宽度会涉及到转向横拉杆长度、半轴长度、悬架连杆长度,副车架结构。而这些底盘的关键零部件会直接影响整车的底盘操控,而且是质的影响。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车身宽度,那基本上相当于重新开发了一套底盘,或者说一个平台。时间和成本上不言而喻。
加长就比较简单了,通常来说选择在B柱后端,也就是第二排座椅放脚的位置,将车辆切成两半,中间补上一段钣金,并适当加强车身结构,保证纵向刚度即可。由于轴距的加长相比与车身长度而言比例并不大,对于操控影响有限。
而车身加长的位置通常没什么复杂的零件,都是些钣金纵梁以及一些油管、线束,操作难度更小。
最后一点:加长比加宽来的更加经济实惠
通常来说车子的宽度都是1.8-1.9米之间,对于消费者而言宽度的影响远没有长度影响那么大。因为不管是后排坐几个人,最明显感受到的就是腿部空间的大小。而宽度仅仅在后排坐满3人时才能感受到。为了更加直观让人感受空间的大小,汽车厂家都是选择将车辆轴距加长,提升后排腿部空间
。而奥迪A6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奥迪A6也因此销量节节高,其他厂家看到奥迪的成功也纷纷开始加长轴距,现在国外车型引进中国不加长轴距都不好意思称自己空间大。
加长主要是因为咱们喜欢大车,加长不加宽的话我觉得有这几个原因。
首先是汽车在划分级别时候,就是按照长度来的。A级、B级、C级、D级一般都是按照轴距和车长来划分的,加长了轴距和车长,就可以宣传自己更大。像一辆车轴距2650mm,本来是A级车,我加长超过2700mm就可以说自己是B级车;但如果是车宽1750mm加到1800mm就不是很好宣传,难道说自己是“宽体奢适轿跑”吗?
第二是车型的原因,很多国外的原始车型后排空间设计得不大,加长以后空间布局实际是更合理的。像奥迪、奔驰、宝马的一些车型,引进国内后加长了,实际上很多德国人也比较羡慕。
花同样的钱,谁不喜欢买个后排空间更大的,很多没有加长的车型在国内卖不动,所以后来越来越多的车型引进国内都加长了。
第三个就是成本的问题,大部分合资车型引进以后,都是简单的加长,在结构方面没什么优化(这也导致很多加长车型安全性降低了)。但如果要加宽的话,就需要优化结构,这个优化的难度赶上重新设计了,技术上可以做,但肯定要多花钱。
成本高了会降低性价比,本来加长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一加宽又回去了……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厂家自然不喜欢做。这种无脑加长的做法,也带来了一些比较别扭的车型,比如新捷达、新桑塔纳,本来轴距2470mm,硬生生拉到2700mm,看起来不协调。
以前合资车拉长,自主品牌借鉴也跟着拉长。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都开始自主研发了,现在很多国产车挺协调,有些在设计这块不比合资甚至进口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