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3 09:54:06 | 寻车网
一猫汽车讯 我方从中保研获知,C-IASI 2020年第一批测评车型分别是别克君威、国产特斯拉Model 3、哈弗H6、广汽本田皓影和奥迪Q5L。这几款车型都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车型之一,涵盖了中级轿车、新能源车、紧凑级SUV等,其中最受关注的应该是国产Model 3和本田皓影了。
去年,各大车企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下屡屡被打回原形,不少品牌的合资国产车、特供车型都撞出了不合格的成绩,让消费者和媒体不胜唏嘘。这其中尤其以帕萨特关注度最高,25%正面碰撞结果成为中保研有史以来的最差成绩,不过从12月的销量来看它不降反升,这一点笔者也是疑惑不解,难道国内消费者是真的“傻”吗?
新一批的测试对象中的这几位咱们来具体看一下:
1?别克君威
别克君威是上汽通用旗下的B级轿车,在2019年的累计销量为110073辆,在中型车中,年销量排名第7名,这个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毕竟这个级别中的竞争是最激烈的。当然较好的销量也和其终端的大幅优惠有关,目前我方了解到的优惠在4万上下,可以说性价比很高。不过,之前中保研测试了两款别克品牌车型,分别是GL8和昂科威,其中GL8成绩较差,正面25%偏置碰撞为P,侧面碰撞也只有M,综合成绩排名倒数第三;昂科威的成绩也不理想,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偏置碰撞为M,侧面碰撞为A。所以笔者并不看好君威的测试结果。寻车网
2 国产特斯拉Model 3
近期国产Model 3可谓是站上了风口浪尖,降价事件再次引发了消费者的维权,不过补贴后不到30万的价格是真香。它也是中保研C-IASI测试的首款纯电动车,而且此次测试的是国产版车型,由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制造,未来也将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主要走量车型,此次的碰撞结果将直接反映出国产与美版的差别。
3?哈弗H6
哈弗H6也算是国内的神车了,长期占据着SUV销量榜的第一位置,其他SUV只能望其项背,现在又有F7等车型的加持,我想哈弗短时期内很难被超越了。H6主攻的是二三四线城市,以配置高、用料厚实著称,中国消费者也都期待着这次结果,毕竟H6的保有量超级大。但它的兄弟车型F5之前的碰撞结果只能用一般来形容,正面25%偏置碰撞为A,侧面碰撞为M,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拿到A。
4 广本皓影
皓影是广汽本田去年底推出的全新紧凑型SUV,售价16.98-25.28万元,与东本CR-V是姊妹车型,但由于皓影是依中国市场开发而来,因此也归入本土特供车行列。所以参考广汽本田凌派的碰撞测试,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均为M,A柱出现了弯折,总体评级也是M。皓影的碰撞成绩如何让我们先画个问号,等结果出来再说。
5?奥迪Q5L
奥迪Q5L在2019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和X3和GLC的竞争中全面领先,当然这也和它在终端的大幅优惠有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Q5L是国内消费者非常喜爱的豪华SUV之一。此次测试也是中保研C-IASI首次测试奥迪车,不过上汽大众的帕萨特已经败下阵来,这次一汽-大众能否靠着Q5L翻身,我想答案还不确定。
中保研C-IASI采用的是自费购车进行测试,每款测试车型会购买4-5辆。官方也表示:“不管是自主选取还是企业申请,所有车辆都是由管理中心在市场上随机采购的,不接受企业送样。”这也就保证了测试车辆没有经过改装和加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信度要超越C-NCAP。
一猫汽车也会实时关注此次中保研C-IASI的测试结果,第一时间和大家进行案例分享和研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同级别同等价格的车型中,国产车的配置相对要高于合资车的配置,还有就是国产车的用料方面比起合资车来说也是比较优越的。从前国产车并不具备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是从1956年才开始正式开始的,其造车技术对比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开始国产车无论是配置、质量稳定性或是用料都不如合资车好。但现在国产车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足够的高度,无论是技术、配置还是用料都表现得很出色,反而是合资车已经得到用户信任以后反而开始偷工减料。
百万购车补贴
说起国产车,大家总是一副鄙夷的表情:“啧,国产车啊,低质低价不耐用,开几年就松松垮垮的。”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国产车确实给我们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但近两年自主品牌飞速发展,逐渐有了赶超合资车的势头,其中不乏像领克、WEY这样的品牌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车真的很强了吗?距离全面超越合资车,我们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整车品控
我们对国产车忌讳最多的,恐怕就是质量问题了。的确早期的国产车,用上三四年就会毛病不断;用上七八年,便会松松垮垮。但现在的国产车在质量方面已经好很多了,与合资车、进口车相比,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根据J.D.Power发布的《2019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自主品牌有5家车企都位列平均值以上,其中广汽传祺的得分甚至高于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
尽管上榜的品牌并不多,但至少能说明现在的国产车已经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了。
零部件供应
汽车厂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一根扁担挑江山”,更多的是偏向于一个“汽车组装厂”。其中动力系统、电子系统、内饰外饰等等,都需要上下游配件产业协同才能完成。
曾经的自主品牌既没钱进口优异的配件,也没有充足的供应链让我们选择,所以只能买国内生产的那些“残次品”来充数。相比之下,那些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它们的配件都是靠全球采购,所以才会有明显的质量差异。
不过现在我们也是全球采购啦!以广汽传祺为例,2019年传祺与全球18家供应商合作,在零部件供应上甚至超过很多合资品牌。其中传祺GA6除了发动机是自己造的,其余配件均为全球采购而来:爱信的6AT变速箱、博格华纳的涡轮增压器、博世ESP系统……
造车工艺
早期自主品牌由于缺乏扎实的造车工艺,没有高端的制造设备,导致国产车开个三五年就会变得松松垮垮的。其中冲压、焊装、涂装等核心技术一直受到国外的封锁,所以曾经的国产车才会如此不堪。
不过现在自主品牌在造车工艺方面,丝毫不比那些世界顶尖车企差多少。最近两年小编有幸参观过不少自主品牌的造车工厂,其中像吉利、比亚迪、传祺等一线国产品牌的汽车工厂,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核心技术
看了上面这么多内容,是不是有些自豪呢?先别急,虽然在硬件方面,国产车已经逐渐赶上了合资品牌,但最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上,国产车仍是短板。
根据欧盟发表的《2018年全球工业投资研发排行榜》显示,所有300强企业中共有40家车企上榜,其中大众、丰田、福特、宝马等品牌都名列前茅,每年仅投资费用就近百亿美元。
而国产车里投资最多的上汽、吉利等品牌,却在车企中的排到20名以后,一年的研发费用不足15亿美元,是丰田、大众的六分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综合上文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国产车在制造工艺、整装工艺、零部件供应等硬件技术上,能与合资品牌打个平手;但是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国产车还比较落后。
对国产车的不断进步要给予肯定,但存在的不足我们一样要重视起来:国产品牌起步晚,很多车企都还处于“先致富,后修路”的状态,一门心思想着怎样多挣钱。但随着国产车体量越来越大,对于技术的储备也要及时跟上,否则基本没可能全面超越合资车。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车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