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

发布时间:2023-11-07 11:22:51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整理了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

2.98万元起的国产Kcar五菱宏光MINI EV,i了i了

在国内市场,微型车虽然也曾经火过一段时间,但如今真可谓是没落了。尤其是近十年来,各大车企都抓紧时间在火热的轿车与SUV市场排兵布阵。

再加上如今自主品牌不断发展,汽车的价格也在不断下探,5、6万你就能买到一辆空间不小、动力不弱的三厢轿车或者小型SUV,微型车就更加没人在意了。

不过最近却有这么一款车,在发布预售价后,瞬间就成了现象级产品——五菱宏光MINI EV(以下简称宏光MINI)。

在宏光MINI出现之前,你很难想象一辆起售价不到三万元微型车,居然从20来岁的小伙、小姑娘,到三四十岁的中年大叔、阿姨,甚至是即将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或者中产都市白领,都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和兴趣。

关键它还是一辆微型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这个在国内市场怎么看都是不受欢迎的词语组合,为什么会经过五菱的捣鼓之后,就变成了“真香警告”呢?

最近小白就试驾过了宏光MINI,借着这个机会来和大家一起聊个五毛钱的。

宏光MINI可以说是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很独特的一类,为了保证不到三万的起售价,宏光MINI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热销纯电车的高性能、大空间、长续航、智能化等属性:

续航仅为120KM,长续航车型也才区区170KM;四座的设定,但车身三围2917/1493/1621mm,1940mm的轴距,塞进四个成年人以后,显然是称不上宽敞的;而且还是双门的设计,要是你体型大一点,甚至连进出后排,都比较考验肢体灵活性。

甚至因为成本,最低配车型连冷气空调都没有;内饰里看到的摸到的,基本都是硬塑料;车载音响只有一个喇叭,还不支持蓝牙;后视镜、座椅调节更不用说,没给你手摇车窗都已经很好了。

这时会有ETC出现了:既然宏光MINI被你说的这么“不堪”,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在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值这个价啊!

就像超大电视一样,索尼大法的认可度是公认的,但索尼98寸的电视,指导价高达52万,而前些时候小米推出的98寸液晶电视,指导价还不到2万,这理所当然的让无数科技博主给出好评:管他效果好不好、技术先进不先进,就冲着这个价格这个尺寸,买就是了。

宏光MINI也是如此,三万块,你连一辆大排量的进口摩托车都买不到;甚至连安全没保障、品质没保证的三无低速电动车,动辄都要两万多三万。

反观宏观MINI,往大了说,有上汽通用五菱这么一家技术储备相对雄厚的企业做背书,在用料上的品质,都是以通用全球质量标准的车规级打造。

核心的三电安全上,有英飞凌的主控保障充电安全,更有BMS系统、风冷和电加热的动力电池保障冬季续航,更给出了12万公里的质量保障,与乘用车一个级别。

相比之下,虽然工信部已提报申请《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文件,寄望于将低速电动车规范化。

但目前来说,这显然是肯定不及乘用车般严苛,要是涉及了加速、碰撞安全、电池性能等许多基础维度,更是没法比,可以说宏光MINI比起这些低速电动车来说,简直是一种提升道路交通整体安全性的升级产品

往小了说,宏光MINI 可爱的设计、光泽的漆面、均匀的车身做工、扎实的用料等,完全看不到以往这个价位车型上那些浓浓的廉价感。

在配置上,全系标配遥控钥匙+中控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池加热及智能保温、智能补电/远程控制车速、ABS防抱死系统、EBD制动力分配以及胎压监测和倒车雷达功能,后排还配备2个ISOFIX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都是为了尽可能将一辆小车的安全体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赋予了产品更高的价值。

毕竟从宏光MINI2.98万元的预售价来看的话,完全就是直击低速电动车的核心的2~5万元级市场。

要知道,对于乘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尚未有人踏足的价格领域,宏光MINI 可以说是完全与主流乘用车市场错开了身位,是同价位唯一选择。

当然,宏光MINI也并非是合适所有人的,如果使用条件不符合,优点有时也会变成了缺点。

首先,宏光MINI这种微型的纯电动车,我们不能把它看成一辆具有“完整”功能的汽车来看待,它更多应该是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来使用:20kW的驱动电机、170km和120km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这些种种都表明它只适合短途出行。

其次,宏光MINI目前仅支持慢充,这意味着在商场等提供快速充电桩的停车场,无法在一顿饭或短暂的购物时间内,让车辆完成大幅度的电量补给,最终还是需要自己的停车点有充电条件,才能真正地让这辆小车具备说走就走的条件。

因此,宏光MINI最正确的使用场景,应该是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代步车。也刚好符合宏光MINI的slogan:人民的代步车。

例如在早上去菜市场买菜、去距离几百米的菜鸟驿站取快递、夜晚去找朋友吃宵夜;上下班通勤范围在30-50公里,基本上都是在市内道路驾驶,平时上高速的机会都不会太多,一般是60公里/时以内,对于红绿灯处的起步、市内环境的超车操作,宏光MINI这种小巧灵活的电动车,就有自己的天然优势。

随便找个角落,往马路牙子上一塞就能停车

在试驾完宏光MINI之前,小白就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不喜欢小车。在试驾过之后,小白才明白过来,原来大家不是不喜欢小车,而是不喜欢卖得太贵的小车。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不管是媒体还是消费者,都对宏光MINI展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关注度的原因之一吧!

毕竟像五菱宏光MINI EV一样,只要两三万块,就能获得一辆机动灵活,进出方便,麻雀虽小,但实用性特别强,为家庭的代步车是完全没问题的“人民代步车”,谁会不喜欢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

汽车百科冷知识:趣味车型特点解析

知识点:K-car是日系车的代表车型,但是在其本土市场以外基本没有投放。「K级」汽车指日系微型汽车,尺寸标准要求为≤3400*1480*2000mm,内燃机排量需≤0.66升。

这种标准的汽车无疑是超微型(A000级)汽车,尺寸真的是小的一塌糊涂;然而这种的车空间并不是很小,因为高度最高可达2米,立体空间是相当不错的。可这种车为什么在日本本土市场以外的汽车市场,都没有获得认可呢?

合资品牌汽车中曾经出现过一些K级车,比如铃木奥拓、北斗星、浪迪等等。似乎在日系车的主流品牌中只有铃木热衷于在华市场投放「kcar」而且在初期获得了理想的市场反馈。

然而铃木最终还是难逃“退场”的命运,就像是多年前退出北美车市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C端用户不在爱kcar,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铃木退场的原因。

关键词:消费升级伴随用户需求升级!初期的铃木微车之所以能获得认可,其核心因素并不是车辆的品质如何,而是车辆的价格足够低。

在2000年前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够理想,购买汽车代步对于大多数人还是挺遥远的规划,主要代步工具只能以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主。那么此时如出现低价格的微型汽车,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是能早一步实现“汽车梦”呢?

答案显然是没有争议的,kcar的热销主要是因为迎合了消费升级初级阶段的用户刚需,在这一阶段只要是汽车就能满足用户需求,车辆的品质如何并不是关键。

然而消费升级的速度又非常快,随着购买力的提升、用户对车辆的品质要求也在提升;因为任谁都了解「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也不愿意用买马的预算买匹骡子,但是Kcar是不具备品质升级空间的;所以以铃木为主的k级车被无情地淘汰了,铃木也只能转战落后的印度市场。

知识点1:宽高比是k级车的硬伤!车身过窄但又非常高,这就导致了车辆的重心质心很高;驾驶此类车型以中高速驾驶的安全等级会非常低,稍微快一些的切弯则有可能造成翻车。

那么在认为「12分制」驾驶证仍然不够用的用户市场中,这种车辆的普及会带来什么问题呢?要知道日本的驾驶证是“六分制”,每一类违章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都要严苛太多。

实用性是k级车的缺陷!虽然这种车辆以接近2米的高度提升了立体空间,但是横向空间毕竟太小,去掉内饰板后的内部空间充其量可满足横向乘坐两个“瘦子”,否则就会出现比较尴尬的肢体接触。 寻车网

而在载货能力方面也远不如标准尺寸的面包车,与入门级小排量皮卡车对比更是差之千里,所以对空间与运力有要求的用户反而不能接受kcar。

驾乘品质是k级车只能在其本土生存的核心因素,因其发动机多使用低端的三缸甚至双缸发动机。缸数越少的内燃机点火间隔角就会越大,奇数缸加过大的点火间隔角等于非常明显的怠速共振;

而0.66升排量的发动机扭矩又小的可怜,想要体验到够用的动力就得养成拉高转速的习惯,「高转的三缸」会有怎样的体验呢?

k级车的被动安全保护水平极其差!超微型尺寸的面包车或普通两厢车,其车身结构中没有理想的配置缓冲(溃缩)区,尤其是中置发动机的“平头kcar”只是比「纸板车」好一些罢了。

所以在汽车保有量超3亿台的国内,kcar几乎等于“神风级”的代步汽车,那么这种价格并不足够低的低端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k-car在日本的风靡只是因为「补贴」,由于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岛国,所以在资源节约方面比较极端。

为了降低石油消耗则以补贴的方式推动低端k级车的销售,比如减免购置税、对车位没有要求等等,于是k级车在日本的中老年汽车用户群体中获得了青睐这才是kcar能够火爆的原因但是在其他汽车市场也必然水土不服。

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

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

对于kcarK微型车的定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地区认为,排量应小于1.0L,长度应小于四米,车辆属于微型车。知名品牌包括奇瑞QQ、长安奔奔、五菱之光、长安之星、东风小康等。微型面包车也属于微型车。然而,日本的K级微型车对尺寸要求更高。车身尺寸必须在3,400*1,480*2,000mm以内,轴距自然会很短,发动机的排量必须在0.66升以内。通俗来说,这类车虽然动力不够强,驾驶体验一般,但问题并不简单。车辆安全存在三个漏洞。首先,K级微型车的车身高度很矮。长宽比达到了≥105的高标准,使车辆能够拥有稳定的行驶姿态,防止侧翻。其次,K级车的车身长度很小,轴距很短,碰撞后车辆容易受损;塑料材质的保险杠只起到装饰作用,车轮成为抵消碰撞的缓冲结构,轻微的碰撞就有可能把前后桥的半轴和悬架弄坏。最后,K级车不适合进口,主流品牌的日系车存在质量问题,材料油耗和尾气数据容易被篡改,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虽然K级微型车存在问题,但在日本市场,购车标准刺激了其消费。K级微型车的销量好,是因为很多城市停车位成本过高,买微型车不受这一限制;同时,汽车年检项目多,车辆检测成本高,车辆很容易检测不合格,因此K级车性价比更高;日本推广K级车的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因为其依赖进口资源。总之,对于这类车型,需要更多的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为什么kcar不引进中国?”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